2017年,南海区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和区的部署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切实提升政治站位,把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作为今年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,强化党建引领,全面加强全区维稳安保工作和平安南海、法治南海和政法队伍建设,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社会环境。现将本年度各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强化措施,全面维护社会安全稳定
紧密围绕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这一核心任务,以最高规格、最大力度、最全措施确保社会安全稳定。牵头制定了政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,加强政法各部门协作联动。深入推进“三个一”创建无邪教示范工程活动,成功获评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区,同时,该项工作荣获南海影响力2017年度十件大事。举办“反邪顺口溜”和“反邪知识文状元”活动、制作反邪教主题MV《等你回家》和微电影《无路可逃2》等,在全区掀起反邪教宣传教育热潮,引导公众支持和参与反邪教斗争,营造了良好的局面。
二、持之以恒,平安南海建设全面开花
以健全完善综治领导责任制、积极运用综治政策工具为抓手,全面夯实综治基层基础,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着力提升社会安全指数和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、知晓率。一是继续深化“中心+网格化+信息化”工作。将我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与省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对接,实现数据互联互通。二是持续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。全面开展内部排查整治,对治安问题严重的地区进行排查梳理,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抓好整治。通过建立常态工作机制、组建专业打击队伍、加强情报收集等,全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。三是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。进一步扩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规模,覆盖全区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;全区设立派出所、城区及村居监控室270个,实行24小时值守;全区“雪亮工程”视频监控已基本接入南海视频云平台,实现全程可控、可调。四是坚持深化平安创建工作。继续实施“平安村居”动态管理,桂城街道桂一社区等252个村(居)被命名为2016复评年度“平安村居”。配合开展全市平安创建宣传月之“点赞平安社区(村居)”活动,提升我区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。五是不断提升专项治理水平。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,联合民政、卫计、公安等部门加强管控工作,探索建立健全监护机制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、流入流出双边协作机制等,推动联防联控工作的有效落实。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,全面加强我区5个路段(均为广茂普铁线段)防护措施,确保列车安全行使。
三、多措并举,擦亮法治南海工作品牌
一是开展“三级同创”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。制定《法治南海建设2017-2020年规划》,并印发《佛山市南海区法治建设“三级同创”活动总体工作方案(2017-2020年)》、《佛山市南海区2017年继续深化法治镇(街道)创建活动实施方案》和《民主法治村(社区)”创建活动方案》,为“三级同创”工作提供制度支撑。二是全方位攻坚执行难问题。推进“信用为本跨界共享—南海区信用全链条激励约束机制”建设,以信用体系建设助力解决执行难问题。初步建成执行联动机制,印发《关于建立健全执行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》。强化执行威慑机制,制定《南海区开展“打击拒执抗法”专项活动方案》,就打击拒不履行生效判决、裁定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。三是汇智聚力抓好法治宣传教育。今年6月起,全区党政领导班子、党员领导干部分批到全区268个基层村(社区)开展法治宣讲活动,目前宣讲工作已进入全覆盖、常态化、制度化阶段。依托“法律六进”,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办、区司法局等7部门紧抓重点对象普法,联合开展“新南海人学法游南海”系列活动,吸引574.6万人次参与学法活动。四是扎实推进法学会工作新发展。举办“推进法治建设,助力社会善治”征文活动,出版《南海法学专刊》,展示我区学术成果。承办省法学会第九期“以法兴企”文化沙龙活动,为政府与企业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,积极营造以法护企、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。
四、协同共治,创新驱动基层社会治理
一是统筹社会治理创新。牵头开展“双联系”引领推动全区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,在全区“1+3+N”成立关爱支援团队292支,推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范化、专业化。通过孵化培育社会建设民间智库,推动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社会观测,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。围绕部门需要购买社会服务的“痛点”问题,联同区社联建立起“社工委—职能部门—行业协会—社会服务机构”多方参与的社会服务研发模式。二是统筹社会建设资金。出台《佛山市南海区区及社会服务类项目支出管理办法》,规范和加强我区社会服务类项目支出管理。开展2017年社会建设创新奖励项目,引导社会关注司法特殊群体、弱势群体、非户籍常住人口等,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,以资金为杠杆撬动政社发力。三是统筹社会组织健康发展。推动镇(街道)创益中心协同社区党组织做实社区治理,精准参与提供社区服务,建立社会问题发现、预防、研究、解决的系统机制。建立研发社会服务机构发展成长体系(社联学院),推动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团队专业化发展。通过开展政社对话、成立青少年事务专业委员会、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委员会等途径,搭建政社合作交流机制,推动专业领域的政社互动。